领教一下刘正(京都静源)的版本学水平

领教一下刘正(京都静源)的版本学水平

 

根据刘正的自称,“版本学”是其“主要研究专业”,但初、车两先生的文章显示,刘正不但在“版本学”研究上徒有虚名,而且也不具备基本的国学知识。刘正曾说“至少我没胆量向后人制造文化垃圾”。这篇文章再次证明,刘正不但有这个胆量,而且胆子还真不小。他制造的文化垃圾不但很多,而且还是毒垃圾。

“刘正先生的文章,没有广泛收集资料,没有对资料作认真鉴别和取舍,也没有实际考察翻阅各版本的《登州府志》,因而造成作者在文中所批评的“国内外仅有的著录还出现各类错误”的错误,甚至更多更严重的错误。”——初钊兴 车国进

——以这种水平怎么当上教授的?怎不误人子弟?

 

也谈《登州府志》的版本——与刘正先生商榷

初钊兴 车国进

提要:本文针对刘正先生发表的《〈登州府志〉的版本简介》一文中的诸多问题,如将“登州”混同“登州府”,将同一版本误为不同版本,将“任浚”误为“任璿”等提出商榷。

关键词:登州 登州府 《登州府志》 版本

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刘正先生的文章《〈登州府志〉的版本简介》(以下简称《简介》),刊登于《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4期。笔者读后,认为该文存在诸多错误。作为登州和登州府民的后裔,作为忝列首轮修志的老兵,在此与刘正先生商榷。

该文提要说:“《登州府志》在古代先后出现过多种不同版本,但至今没有一本地方志或历史文献学的著作对此予以关注。”这个判断失实。只说该文引用多次的由商务印书馆193《年出版的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和“国立中央图书馆”古籍部的《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算不算呢?历代的《山东通志》皆著录《登州府志》算不算呢?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的王桂云主编的50万字的《山东方志会要》,依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和山东省图书馆编的《山东省地方志联合目录》,结合实际调查,不仅收录900多种山东地方志的书名、卷数、册数、字数、纂修者、版本,还简记各志、各版本的纂修沿革、志书特点、志内目录、志书价值和主纂者的修志论述,包括7种《登州府志》的上述内容,比刘先生“从版本学角度出发”所作的《简介》翔实得多,应该算数吧。笔者认为,刘正先生的文章,没有广泛收集资料,没有对资料作认真鉴别和取舍,也没有实际考察翻阅各版本的《登州府志》,因而造成作者在文中所批评的“国内外仅有的著录还出现各类错误”的错误,甚至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一 对“登州”和“登州府”等历史概念的误解

《简介》首段说:“唐武德四年(621年),于文登置河南道登州府,治所在开封。以后则屡次置府撤府。”既然在文登设置,治所怎么能设在距文登县1000多公里以外的河南道治所开封呢?其实,登州与文登县的治所相同,都在文登山之右,故称登州,别称文登郡或登郡。再说,唐初在文登置登州[①],并非置登州府。以后屡次置、撤的当然是州,而不是府。唐朝仅升京师、陪都和皇帝驻跸所在地的州为府,还没有设置宋代才有的作为地方二级行政单位的府。隋唐时,改郡为州成为一种时尚。唐初,州的主官称刺史,例加使持节,给铜鱼一枚,秩从三品至正四品下[②];而明清时的知州,却无加使持节之遇,秩从五品至正五品[③]。唐,州隶于道;宋,州隶于路;元,州隶于路或府;明清,州隶于府,其直隶于省的,称直隶州。明洪武元年(13》8年),登州属于莱州府;洪武六年(1373年),登州直隶行省,成为直隶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割莱州之招远县、莱阳县及宁海州、文登县归登州,升登州为登州府[④]。登州之为登州府,始于此。登州府撤销于民国3年(1914年)[⑤],而并非《简介》所说“清代再次废除登州府”。

二 《登州府志》的版本数量

《简介》所列第一与第三种版本实为一种版本。嘉靖本早佚,对此最权威的证明是徐应元纂修的明泰昌本《登州府志》中郡人浦延祜所撰《序》:“郡之志肇于潘司李滋,继修于郡伯冠岩卢公卿,选遣吴晋庵昶、王一泉言、张晓峰、吴国相,实受役焉。”[⑥]《明史·艺文志》第七十三(《简介》误为七十二)、艺文二(《简介》误为艺文一):“潘滋《登州府志》十卷。”潘虽肇始而未终成,赖卢知州继之,由吴昶等人总纂而成。司李,即司礼,明代推官别称。吴昶,字晋庵。王言,字一泉。

《简介》第二条说:“《登州府志》,明万历年重修本。”《简介》据2008年万明先生《明代登州与海洋文明》一文:“徐应元纂修《登州府志》十八卷,始修于嘉靖,重修于万历……今藏于河南省图书馆。”这里的“始修于嘉靖”,指吴昶所主纂的《登州府志》。徐应元为直隶沧州人,万历戊戌(1598年)进士,万历间任登州府知府。他主持纂修的《登州府志》有“纂修姓氏录”,谓:初修为嘉靖间登州知府岭南卢宁……重修者徐应元以下33人。徐应元撰序并书,“为卷凡十八”。万明先生说“重修于万历”,似无大错,但该志成书刻印确在泰昌,故称“泰昌本”。《山东方志汇要》谓:“是志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刻,十册,约为三十五万字,仅见于河南省图书馆有藏残本(1~6,9~18卷),极其珍贵。”[⑦]可知,明代的《登州府志》只有嘉靖本和泰昌本,而没有万历本;且河南省图书馆所藏泰昌本仅是残本。

《简介》所列第五条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所引的前两句:“《登州府志》二十二卷。清杨奇烈、施闰章纂修。”这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版本,而不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本。后两句开头“清顺治刻”四字应断在上句“……施闰章纂修”之后,下面的“康熙重修本,八册”,是第六条的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版本。这是断句错误造成误解。直接证据是乾隆七年(1742年)永泰《登州府志·序》中言之凿凿:“考阅前志,学臣江左施创于顺治庚子(1660年),郡守任璿续于康熙甲戌(1694年)。”[⑧]可知,并不存在康熙十二年版本的《登州府志》。

《简介》第八条所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续本也是不存在的。见清光绪七年(1881年)贾瑚为《登州府志》所撰《序》:“……其后,政七任公续之,因而无所损益。又其后,石安永公因之,而惟益以新设二县。以迄于今,百有三十年所,并无复有问之者矣”[⑨]乾隆七年(1742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共139年,故曰“百有三十年所”。可证这中间不存在续修《登州府志》的事。

《简介》第九条说《登州府志补遗考证》,是宫卜万续本,这不准确。因为这部书虽然是再修《登州府志》的珍贵资料,但毕竟不是《登州府志》,其“补遗”和“考证”的内容是独立成书的。正如他另一部地方文献《证证录》,是同治间修《宁海州志》的主要参考资料,但也不能说《证证录》是《宁海州志》的一种续本。

《简介》第十一条所列《登州府志》,日本昭和48年(1973年,《简介》误为1972年)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一书:“《登州府志》二十二卷,图一卷。清施闰章修、杨奇烈等纂。昭和四十八年本所用东京内阁文库藏顺治十七年序刊本景照。”“景”通“影”,既然是影照顺治本,也就不能算作一种独立的版本。

 

去掉以上5种,剩下的还是王桂云《山东方志汇要》一书所载的7种:宋登州《旧图经》,嘉靖《登州府志》十卷,泰昌《登州府志》十八卷,顺治《登州府志》二十二卷,康熙《登州府志》二十二卷,乾隆《登州府续志》十二卷,光绪《登州府志》六十九卷,卷首一卷[⑩]。

三 最早的登州志书

按《简介》的说法,明嘉靖《登州府志》是最早的,由此引出文章首段的结论:“因为长期存在设置和废除的历史现实,《登州府志》一书的撰写一直迟到嘉靖三十九年(1650年)。这一结论的前提是错误的,所以结论也就站不住脚。《简介》列为12条“其他”的《登州旧经图》,也为登州《旧图经》。按方志界的共识,认为早期的图经,就是地方志的雏形。《山东方志汇要》:“据《大明一统志》二十五载有‘登州府,风俗文章礼乐。’引《旧图经》一条。是志为山东古志之一,宋代所修,久已不传。”[11]据《山东方志汇要·山东省地方志综述》统计,山东省元代以前,有地方志36种;宋代以前有26种。可知登州最早的志书是登州《旧图经》;登州的地方志诞生于宋代,这在山东,在全国,并不算迟。

四 关于《登州府志》的两位主修者

《简介》第六条,把康熙三十三年本《登州府志》的主纂者误为任浚,还详细地介绍了任浚的履历。但作者没有注意任浚未担任过登州府知府一职,更没有注意任浚既然是“今山东淄博人”,是不可能担任山东境内的登州府主官的,对此,清廷是有明确规定的:惟教职只回避本府,其余须兼避原籍、寄籍及邻省五百里以内[12]。该志主纂者是任璿[13]。“璿”与“璇”同音。因为“璿”与繁体字“浚”同旁,“浚”简为“浚”,有人便把“璿”混为“浚”,也简作“浚”。恰巧清初既有任璿其人,又有任浚其人。任璿,字政七,号兴茨,河南新乡人。清康熙十八年三甲九十一名进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历官至山东登州府知府[14]。如果《简介》作者知道任璿字政七,号兴茨,那么,就不会误为字文水、号海王的任浚;如果作者看过顺治本或此后的《登州府志》序文,也不会出现这一错误了。

《简介》第七条,作者用了不少篇幅辨别清乾隆本《登州府志》主纂者“知登州事三韩永太石安氏”所表达的姓名籍贯,但不得要领。清光绪本《登州府志·序》说:“……其后,政七任公续之,因而无所损益;又其后,石安永公因之,而惟益以新设二县。”[15]既知“政七”是字,“任”是姓,当然可明白“石安”是字,“永”是姓。问题仍然出在研究《登州府志》版本,却未读第一手资料——各版本的《登州府志》序文。至于作者对永泰籍贯的“推理”,也是不符合古籍常识的:“一指山东济宁县西部的三韩乡,一指河北黄骅市齐家务乡的三韩村,二者必居其一。曾有人主张系山西,恐非。笔者倾向于指山东济宁西部的三韩乡。”清代的济宁是山东省的直隶州,按清朝规矩,永泰是不能在山东省登州府任知府的[16];再说,按古人的习惯,从未有人把村名、乡名标作郡望的。所以,作者所说的“三韩乡”和“三韩村”二者必不是永泰的郡望“三韩”。查《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有:“三韩县:辽置,为高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哈拉木头村西土城子古城。《辽史·地理志》三韩县:‘辰韩为扶余,牟韩为新罗,马韩为高丽。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俘三国之遗人置县。’因名。金属全州。元废。”[17]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可知永泰是“正白旗满洲”籍,清乾隆十三年“译满”15名进士。“译满”指满文翻译。永泰在《登州府志·序》中,为什么不直书“正白旗满洲”呢?因为古人好古、崇古,而“三韩”是辽、金古县。

此外,《简介》在第十条中说:“贾瑚……光绪七年主持编修《增修登州府志》六十九卷,卷首一卷。卷前有方汝翼序、贾瑚序……”笔者所见该书,仅有贾瑚序,且是刻印作者手迹,而没有方汝翼序,虽然“二品衔分守山东登莱青等处地方整饬海防兼管驿传水利事务兵备道东海关监督方汝翼”列在该志“督修”第一名,位于贾瑚之前。

《简介》其他文字毛病恕不一一。以上所述,愿与刘正先生商榷,望方家指正。

 

(联系地址:山东省文登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邮编:264400)

本文责编:乐平

[①]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上册,卷十一,第311页,中华书局1983 年版。

[②]吕宗力: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第470页, 北京出版社1994 年版。

[③]吕宗力: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第513 页, 北京出版社1994 年版。

[④]贾瑚: 《登州府志》 卷二, 清光绪七年版。

[⑤]赵修基、慕香有:《烟台市志》,上卷,第98 页,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 年版。

[⑥]王桂云:《山东方志汇要》,第232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⑦]王桂云:《山东方志汇要》,第232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⑧]贾瑚:《登州府志》。分别见卷首原序之三和贾瑚序,清光绪七年版。

[⑨]贾瑚:《登州府志》。分别见卷首原序之三和贾瑚序,清光绪七年版。

[⑩]王桂云:《山东方志汇要》,第231~239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1]王桂云:《山东方志汇要》,第231~239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2]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第六章,第10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3]贾瑚:《登州府志》。分别见卷首原序之三和贾瑚序,清光绪七年版。

[14]乔晓华:《清代翰林传略》“任璿”条,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版。

[15]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第六章,第10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贾瑚:《登州府志》。分别见卷首原序之三和贾瑚序,清光绪七年版。

[17]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册。第7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原文刊登在《中国地方志》 2010年04期,感谢某位朋友提供线索和资料。)

Leave a comment